文稿主要用于机关部门分析说明情况和部署指导工作,意义重大。文稿起草是以文辅政的主要形式,任务艰巨、工作辛苦。“驰骋未暇食,日昃不知晏”,十分形象地描写了文稿起草者长期加班加点、伏案工作的状态。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把握“四对”关系更好地起草文稿谈谈自己的认识。
来源于:金刷子公文网
一、材料与成品的关系
如果把成品比作大厦,那么材料就是砖石。一块块砖石累积成大厦,但想让大厦美观坚固,则离不开对砖石的加工打磨。
好文稿离不开好材料。收集材料十分重要,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如何才能“打捞”到真正的好材料呢?一是全方位、多角度收集材料。不仅要收集本系统本部门的经验做法,还要收集其他地区其他部门的经验做法;不仅要关注上级领导的指示要求和上级机关部门的部署安排,还要留心下级部门单位的工作亮点和诉求期盼。二是坚持高标准、精细化原则。信息材料鱼龙混杂,需要仔细甄别、从严把关。尽量在党报党刊、权威媒体、主流平台上收集材料,坚持开展调研走访从基层一线、实践前沿收集材料,“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足绣花功夫,确保材料真实新鲜。“功夫在诗外”,既要多读古籍,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找,也要多读经典,向党的领袖核心学。名言警句能够画龙点睛,成语典故会让文稿血肉丰满。
好材料不等于好文稿。材料收集工作完成之后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接下来还需要对材料筛选比对、加工处理及排列组合等。一是筛选比对。与主题无关的材料,果断删除;类似相近的材料,保留翔实充分的,删掉空洞干瘪的;仍有缺失或者支撑不足的材料,抓紧再去收集补齐。二是加工处理。材料虽然经过了筛选,但可能不够精细整齐、简洁凝练,还需要逐字逐句梳理优化,做到风格统一、文字流畅。三是排列组合。按照文稿的框架结构,对材料适当分类,不断优化调整材料的组合顺序,做到长短搭配、整体匀称。
二、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如果把整体比作战略,那么局部就是战术。整体服务文稿意图,主导和统领局部;局部发挥具体功能,支撑和辅助整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先整体后局部,做到纲举目张。框架提纲是文稿的“四梁八柱”。文稿提纲有问题,再好的材料也撑不起,文稿就立不住。七分想三分写,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写好文稿提纲,等提纲基本确定后再动笔,否则后续写作就要不断推倒重来,反复“翻烧饼”。一是领会领导意图。文稿起草前,领导一般会交代思路想法,但光掌握领导意图远远不够。一方面领导想法可能会发生变化,要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其他领导也可能提出不同思路,要相应调整。因此,要时时关注领导意图,及时做好文稿提纲的汇报,待领导初步同意后再动笔。在准备提纲过程中,注意同步做好材料收集。二是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一篇好文稿涉及上下里外、方方面面的内容,即使很有经验的文稿起草者也很难做到十分熟悉、非常了解。要认真请教听取熟悉业务情况的同志的意见,以及以往同类型文稿起草者的意见,突破自身局限,把提纲做实做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文稿质量。
从局部到整体,做到言简意赅。毛泽东同志说过:“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搭建框架、填充材料、形成初稿之后,还要围绕意图,锤炼观点,删繁就简。一是提炼思想观点。文稿的提纲重点在反映思想、阐述观点,语言描述未必精练深刻,还需要进一步概括重点、打磨亮点,让思想观点活起来,各级标题立起来,切实发挥筋骨作用。二是精简文字篇幅。关于文稿起草,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要删除众所周知的一般性内容,突出“干货”“硬货”,使文稿更紧凑、更精练。
三、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文稿作为说明情况、部署工作的载体,一头连着领导,一头连着群众,中间则是起草者,三者互为主客体关系。领导是主体,起草者是客体。文稿是为领导服务的,起草者与领导的思想距离决定了一篇文稿的满意度。因此,起草者一方面要了解客观实际,另一方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日常工作中注意贴近领导,留心观察、注意记录领导的一言一行,起草文稿期间及时沟通汇报,善于捕捉、认真体会领导的所思所想,持续提高站位视野,吃透上情,字里行间恰当体现领导的讲话风格、语言习惯;密切联系基层,摸清下情,政策举措切实解决基层的燃眉之急、所思所盼,真正把领导要求和客观现实反映到文稿中。群众是主体,领导是客体。文稿也是为群众服务的,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一篇文稿的成功度。因此,起草者一方面要注意文稿篇幅,尽量短小;另一方面要注意语言措辞,力求朴实。如果文稿篇幅太长,重复上级讲话多,移植别人内容多,领导读起来乏味,群众听起来厌烦,讲话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语言文字不能过多雕饰、过分华丽、过于生僻,而是要深入浅出、朴实生动。如果讲话内容故作高深、晦涩难懂,群众接不住、听不懂,思想上开小差,会议效率会大大降低,最终影响的是部门和领导的形象。
四、守正和创新的关系
守正,即坚守正道,按照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办事;创新,即破旧立新,有意识有目的地产生新认识和推动新实践。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守正的目的和路径。文稿是对实际工作的反映,在写作中要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
守正求稳,领导完整准确部署工作。文稿守正的目的是体现工作的连续性,出发点是让领导合理恰当提出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安排工作任务。文稿起草要切实做到三点。一是立场观点正。起草者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强调和体现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性要求。二是工作方法正。工作的思路方法是上级结合部门实际情况,经过长期思考和实践形成的,应在文稿中一以贯之地充分运用,避免刻意求新。三是文风会风正。文风影响会风,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作风。文稿起草者要始终坚持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倡导短风,狠刹长风”重要原则,不断改进文风,多用群众语言,多写真话、实话、短话、管用的话,让群众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文风一旦鲜活了,篇幅自然就会短下来,会风也会跟着改善。
创新求胜,群众清晰无误落实任务。文稿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群众分析形势、指出问题,落脚点是让群众明晰目标任务,推动落实工作。文稿起草要注意做到“三新”。一是观点思路新。思想观点是文稿创新的源头活水。要深刻领悟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与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努力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新思路。二是措施方法新。部门工作虽然总体上“年年岁岁花相似”,但在实际中仍会面临很多新情况、遇到很多新问题。要充分调研,深入分析,小心求证,在解决问题上出新招、谋新路。三是语言表达新。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听众不同,歌也就不同。文稿起草者要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运用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写出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歌词”,“唱”到群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