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 吹响乡村振兴战略“集结号”

发布:金刷子公文 时间:2024-06-04 字数:3109字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其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升级阶段,它的核心在于解决乡村发展理念、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乡村人居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实施路径等问题。因此,“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变农村资源利用模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居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保障农民权益,民主管理,民生和谐的需要;是保护和传承文化,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农民素质和新技能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

《乡村设计》这本书以全世界各地的典型乡村设计为案例,探寻乡村居民、乡村社区和乡村地区在变化管理上遇见的挑战,以及解决这些挑战以使其在全球经济中获得竞争力之后的结果,对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我们具有极高的参考学习价值。X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幅员面积2660平方公里,辖62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8万,居全省第三位。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副产品总量居全省前列,是全国粮食、生猪、油料、蚕茧、油橄榄生产基地县,是中国麦冬之乡、中国米枣之乡。当前,如何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重点围绕“环境综合整治、村落保护利用、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四个方面发挥自身优势,来吹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集结号”,成为推动我县农业农村高质量超常规发展、加快建设X南向东出战略支点的关键所在。

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要以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重点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不搞千村一面,不吊高群众胃口,坚持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策略,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一是要始终坚持有序改善民生福祉,先易后难。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做起,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污水治理等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到实施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形象,到实施产业培育、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美丽乡村创建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先易后难,逐步延伸。二是要始终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充分发挥规划在引领发展、指导建设、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将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同步抓实抓好,坚决避免短期行为,避免造成“前任政绩、后任包袱”。三是要始终坚持真金白银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配套补助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等方式,整合农村水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资金,以真金白银投入来调动乡镇积极性主动性。

二、以历史民居保护利用为重点,优化乡村空间布局

X历史悠久,积厚流光,境内有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郪江古镇,有道教圣地云台观、人间仙境鲁班湖、诗情画意琴泉寺等众多自然人文景点,而现存古民宅、古祠堂、古戏台等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比较丰富。我们要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代历史遗迹、文化遗存的基础上,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持续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适度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坚持把历史文化村落培育成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一是因村制宜,彰显特色。以古建筑保有相对比较集中、自然生态优美、民俗风情独特的村落为重点,研究制定个性化的保护与维修方案,采取原址修缮、迁移异地保护等保护方式,有序开展历史文化民居保护工作。二是保护优先,适度利用。对被认定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对象的,不宜大规模整村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必须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进行科学有序的商业利用,适度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业,切忌盲目引进开发商,单纯按商业营利的需要搞破坏性开发建设,真正实现“保护促利用、利用强保护”的良性循环。三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要坚持政府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中的主导作用,把增进农民群众利益作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努力构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依靠农民、保护利用成果全体农民共享的新格局。

三、以乡村旅游开发为主线,推进农村产业发展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资源,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经营活动。它是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旅游的作用异常明显。一是促进生态宜居有“颜值”。乡村旅游是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金扁担”,可以让乡村的景观靓起来,同时提供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等一系列服务,让老百姓享受“好山好水好风光”的视觉愉悦。二是促进乡风文明有“气质”。乡村旅游有利于结合当地文化符号、文化元素,通过休闲养生、农耕体验等活动,能充分挖掘当地的民俗乡土文化、农耕饮食文化、图腾文化和民间工艺,并将其激活、保护、传承和弘扬。三是促进治理有效有“基质”。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场所,既有小农户和基层组织的自主经营,又有工商资本的参与带动,这一过程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引入农村,影响基层组织管理方式,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激发基层组织自我调整和创新的活力。四是促进生活富裕有“品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能够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容量,从而有效提升农村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让老百姓“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有念头”。

四、以城乡统筹发展为途径,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转型发展、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城乡统筹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意义,要始终坚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重大机遇,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挑战,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更稳更好发展。第一,要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城市与乡村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绝不能建立在乡村凋敝和衰败的基础上,乡村振兴也离不开城市的带动和支持,城乡共荣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全面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第二,大力促进城乡要素融合互动。在新形势下,城乡开放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必须按照平等、开放、融合、共享的原则,积极引导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的进程,实现城乡要素双向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第三,要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当前,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是全面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特别是要依靠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激活农村各种资源,尽快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渠道,实现农村资源的资产化、资本化、财富化,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开辟新的渠道和来源。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