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

发布:笔杆子 时间:2024-02-29 字数:6542字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实施两年以来,“攒积分”成了福州广袤乡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近日,记者行走一线,探访“小积分”带来了怎样的新变化?

一、积分制蔚然成风

  夏日午后,永泰富泉乡协星村村民雷大锋匆匆赶到村里的积分兑换超市, 用50积分兑换了一桶食用油和一袋纸巾,乐呵呵地捧回了家。“家里的刚好用完了,攒的积分正好派上用场。”对于剩下的积分,雷大锋也早有打算:“勤打扫、多参与志愿活动,攒一攒,等年底再换个大件。”说起“积分”,协星村无人不晓。过去由于意识相对薄弱,村庄推广房前屋后整治、垃圾分类等存在不小难度。如何调动村民积极性,关系到环境整治效果,考验着一个村的治理智慧。

  2021年开始,协星村试点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对及时清理、卫生整洁的家庭进行积分奖励,以积分兑换实物的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让村民从“一旁看”转为“一起干”。

  积分怎么评判?每个月下旬,由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人居环境整治考评小组就十分忙碌。他们人手一张评分表,挨家挨户上门考评环境卫生情况。各家各户的成绩还上了村委会公示栏。村里每月定期通过“红榜”宣传典型榜样、“黑榜”曝光反面案例,互督互促。每每揭榜之时,都能引来不少村民的热烈讨论。

  第一年,福州选择4个县(市)区率先试点;第二年,基于良好成效,自此由点扩面,全面推广。当前,福州已提前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可实施行政村推行全覆盖。

二、提升积分“附加值”

  积分制建立起来后,如何充分发挥长效作用,避免又是“一阵风”?显然, 如果仅是一纸积分,用于兑换粮油等日用品,等村民的新鲜劲一过,慢慢会丧失热情。

  长乐航城街道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陈发平明显感受到了不同,他用一条“抛物线”来形容各村的兑换状态,“中间高、两边低,推行不久后,积分超市里甚至还出现过排队兑换的‘小高潮’,后来沉寂过一小段时间,登记册一个月也翻不了页。”

  试着提升积分的“附加值”,航城街道将积分与村民评奖评优相结合。“比如,积分制考评90分以上累计6个月以上,可被评为三星及以上居民户,获得纳入村级后备党员储备库、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库推荐资格,五星户家庭成员次年医社保费用可由所在村代为支付。”陈发平说。

  在不少乡村,“积分”还与“信用”相挂钩。罗源白塔乡与农信社联合推出“文明积分贷”,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金融”新模式,目前已在白塔乡南洋村试行推广。积分高的兰善恩成为全村第一个申请“文明积分贷”的农户,享受30万元低利率贷款额度。

除了“增值”,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积分的载体形式也有了些新变化—

—自从小程序“智慧福分”上线后,长乐金峰镇的一张张“积分卡”变成“积分码”,不仅查起来方便,用起来也更为便捷。

  眼下,全市围绕积分数字化管理、应用模式、应用范围等方面持续深化, 如闽清、晋安、高新区全域,已落实积分信息化管理,让“积分”更有“数”。

三、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房前屋后整起来,“美丽庭院”建起来,圈养习惯养起来,“村道沿溪” 管起来积分制的“积”发下,最明显的,是人居环境的细致改变。

  走进福清新厝镇江兜村村民王美福的小庭院,猕猴桃树、杏仁树绿意盎然, 坛罐堆叠野趣横生,地方虽然不大,却赏心悦目。“现在变化可大了,盆栽摆放整齐,鸡也圈养起来,进门都没了异味。”村干部王文珍对着考评表,一条条地夸赞。

  而“积分制”这一公开讲话,不但扮靓了“人居环境”“美丽家园”,还进一步撬动了“乡村治理”。

  高新区南屿镇五都村,把善治“账本”从美丽庭院创建、垃圾分类、落实“门前三包”等人居环境整治的常规项目,扩面至乡风文明等多方面标准,形成一本完整的“乡村积分手册”。

  谁来执行?由谁监督?在村中心,一块“乡村振兴”的展示牌格外醒目, 一幅网格化治理图详细划分出村中各区域,包括户数、责任区牌、网格员和包片村民,建立起完善积分考评机制链条。

  在五都村驻村书记付晓雄看来,积分制将繁琐的村务具体化,形成量化评价体系,村民成为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村务工作开展更顺畅,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南坪镇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

  农村人居环境怎么整治?农民群众怎么参与?濉溪县南坪镇“多招”并举, “三网”推进,“三突出”发动,“三结合”施策,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营造氛围,“三网”强力推进

  南坪镇织密责任网,建立三级网格体系,以村民组为单位划分网格240个, 党员干部压在一线,干在一线,参照每年禁烧网格化管理的经验,每个村民组有3-5人轮流监管环境卫生,做环境卫生的宣讲员、监督员、战斗员,实行“网格化”监管,常态化监管。强化监督网,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每日“一督查、一曝光、一通报、一整改、一销号”五个一工作法,从严从快从细督导,镇成立人大代表参加的督察组,镇班子成员带队坚持现场督查,下发督导通报、发现问题发工作群限期整改,并将整改前后图片公开,接受监督。镇人居环境考核评比组每两月逐村考核一次,先后开展4轮测评,以奖代补资金坚决兑现。用好互联网,把网格化体系搬到微信工作群,班子领导、督察组随手拍问题交办整改,拍亮点引领示范,各村在群里亮成效、比成绩,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全民参与,“三突出”顺应民意

  南坪镇突出宣传引导,通过大喇叭、宣传车、宣传单、展板、抖音新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让群众入眼入耳入心。发动党员、“五老”人员走村入户、悬挂横幅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利用微信群、抖音号等进行全方位宣传,扩大人居环境整治知晓率及全员参与度,提高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人翁意识, 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形成人人关心、户户参与的良好氛围。突出党员带头作用,整合队伍,设岗定责。摸排动员全镇500余名无职党员,编入21个党员志愿先锋队,本着“按需设岗、职责明确、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设立环保卫士、人居环境宣传岗、卫生巡查岗、文明实践岗、民意收集岗等。邀请热心村务、有影响力的老党员当管理员,使得公共设施管理变得井井有条。通过召开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党课宣讲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充分认识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支部党员化身环境整治先锋队,积极主动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中,以实际行动改善环境“脏乱差”,提升群众幸福感。突出群众主体作用,打造美丽乡村生力军。在“五小园”“小游园”建设中,该镇各村都组建了村民参加的施工队,村民既

 

设计又施工,美化乡村与赚钱致富两不误。通过多次培训交流后,更加专业的美丽乡村建设团队每天活跃在周边乡村,以废旧砖瓦硬化路面,以废旧轮胎点缀装饰,美化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汇聚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因地施策,“三结合”重在实效

  南坪镇把人居环境整治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围绕文明创建谋篇布局、科学分工、高效合作、奖优罚劣,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活动调动干事激情,提高整治标准,深化整治成效。与乡风文明相结合,坚持开展“思想道德模范”“各类先进典型”“文明清洁户”等评比活动,打造一户户“最美庭院”“文明清洁户”,相互比文明、相互比卫生、相互比整洁的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文明提升素质,素质助推环境,形成了人居环境整治的良性循环。与社会治理相结合, 镇村建立环卫监管队伍,从加强环卫监管队伍的管理、培训及运行入手,支持他们依照“村规民约”开展日常监督工作,打造整洁、有序、优美的乡村环境, 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

 

城乡变美更宜居

  近年来,富源县把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突出重点、有效整治,实现城乡环境更美、面貌更优、品质更高,让境内群众收获满满幸福。

一、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为确保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富源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逐级包保网格化管理要求, 制定印发各类实施方案、考核办法,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富源县委、县政府建立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年一考评工作机制,成立4个督查工作组,每月对乡(镇、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和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随机督查和暗访,建立问题清单进行分类交办, 并将督查、暗访结果纳入年底综合考核。

  同时,按照“自主打造、择优选点、激励奖补”的原则,建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对获得市级认定的“四美家园”乡村振兴示范点给予奖补资金。每月召开一次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对承办季度现场会的3个乡(镇、街道) 6个观摩点进行打分,对前3名采取以奖代补、梯次奖励方式给予奖补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建设。

  据统计,富源县1738个自然村全部建立村庄卫生保洁、垃圾收集清运、定期检查和评比等制度,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员覆盖率达100%,村庄保洁制度落实率达100%。公共设施日常管护全面加强,“门前三包”“环境清洁日”等制度常态化落实,“红黑榜”制度作用有效发挥,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格局逐步形成。

二、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小厕所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更体现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2023年以来,富源县紧盯改建卫生公厕127座、卫生户厕7000座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截至目前,全县共改造10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卫生公厕86座,改建卫生户厕3835座。随着改造厕所的数量越来越多,各自然村村容村貌实现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富源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两污”治理,解决农村环境顽疾。截至目前,县城建成区以外的10个乡(镇)已建成4座污水处理设施,预计2023年新建6座,全县1738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有序推进,881个自然村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处模式,力争2023年底全县10个乡(镇)集镇、1738个自然村实现生活垃圾收储转运设施设备全覆盖。目前,走在富源的村村寨寨, 各种垃圾和垃圾堆明显减少。

  2023年以来,富源县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1703吨、沟渠2390公里、水塘727 个,拆除残垣断壁423处,“三堆”变“三园”450余处。经过整治,所有自然村均达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档标准8条要求。

三、示范作用有效发挥

  富源县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中央及省市县媒体,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亮点进行宣传报道。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庭院会等方式,向群众深入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内容、方式、意义,引导群众改变卫生习惯、整治人居环境。

  按照县有示范乡(镇、街道)、乡(镇、街道)有示范村(社区)、村(社区)有示范组、组有示范户的要求,在打造示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 的同时,每个村(社区)打造2至3个样板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打造3户以上示范户,每月对排在前10位和后5位的村、户进行“红黄榜”公示,全县环境卫生“比学赶超”的氛围愈加浓厚。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