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已经20年,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更高起点”,不仅表明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还意味着今日之“崛起”,要有更加敏锐的“当下”意识,有更多元的内涵、更强烈的时代性,有更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考量。下面,围绕中心组学习内容,我谈几点体会。
把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放在全国大局中思考和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融合联动。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要把中部地区放到全国大局中定位思考。中部地区应在更高起点上对自身的产业优势、生态基础、比较优势等进行再梳理再聚焦,提升区域协同水平,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一方面,要争取国家支持。如有关方面要支持中部地区联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规划建设京广先进制造业走廊,支持探索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合作新机制等。另一方面,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承接。中部地区应创新与其他区域的产业合作机制,聚焦本地产业优势与科研条件,探索共建科创带、产业带及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飞地等,积极推动东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研发中心向中部地区转移。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创新,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聚力推进,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兴产业,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紧扣国家所需、立足中部所能,突出传统产业迭代攻关,依托龙头企业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产业迭代升级;突出未来产业破冰攻关,依托创新联合体,实施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培育形成若干未来产业的新增长极。促转型,塑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范式。加强新技术、新要素、新模式的应用,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竞争优势,积极打造新兴氢能、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开辟产业新赛道,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优化未来产业发展生态。
持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加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扩大经贸人文合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统筹好“引进来”和“走出去”,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施外贸主体培育行动,鼓励开展文化交流、互派留学生、旅游推广等活动。加快融入全球创新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项目和研究计划,与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国际创新资源和项目落地。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育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拓宽开放通道。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主动对接新亚欧大陆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建设,提升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更好地实现“贯通南北、连接东西”。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相互作用。把握好发展和安全之间的统一性,处理好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平衡性,把总体范畴和系统观念贯穿到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保障高水平安全的全过程。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互为支撑、协同共进。积极引导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加强对发展和安全形势的前瞻分析及动态评估。努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进一步提升煤炭、稀土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兜底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农业农村力度,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生态。
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这五个重大关系,守牢法律法规、环保标准、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个底线”,严把准入、执法、督查问责“三个关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大力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减碳科技创新行动,做强绿色制造业和服务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以能源节约与绿色低碳转型、污染治理、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等领域为重点,采用“揭榜挂帅”等机制,引导各类主体参与绿色技术创新。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发展高效节能设备、先进环保装备、节能环保综合服务等产业。促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加快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加快形成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