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验交流:“多措并举”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发布:笔杆子 时间:2025-11-07 字数:2195字

近年来,我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举措新路径,努力推动基层资源、基层队伍、基层服务和四安家园”“统起来、活起来、暖起来、实起来,切实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 来源于:金刷子公文网

一、聚焦三个推进,推动基层资源统起来。一是推进组织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县级联席会议+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社区服务治理党组织体系,有效将党的组织下沉到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形成县级资源汇聚、街道力量统筹、社区属地管理、辖区单位联动联建治理机制。今年来,共召开党建联席会议2次,共商解决疑难问题10余件。二是推进网格机制建设。持续推动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服务,按照多网合一工作总体部署,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将全县9个社区划分为66个网格,建立党小组66个,实行社区干部包片、专职人员包小区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围绕民生服务、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做细服务,为群众解决难题500余次。三是推进服务阵地建设。推进阵地入网、工作入格,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和驻地企事业等党建、政务、社会服务资源,打造社区居民15分钟生活服务圈,有效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城市社区生活圈。截至目前,已规划设置15分钟生活圈84个。

二、汇聚三个力量,推动基层队伍活起来。一是汇聚兼职委员力量。印发《县实行兼职委员制的实施方案》,选派22名党员充实兼职委员队伍,引导兼职委员积极参与兼职地党组织会议,领办重难点项目,协助街道、社区解决实际难题,帮助社区梳理党建、治理、服务等发展中的需求清单”“项目清单,协调各单位及时认领完成。截至目前,梳理出清单27份,讨论研究社区治理和发展等方面问题30余个。二是汇聚社区工作者力量。制定《县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由街道统一建档管理,动态更新完善个人履历、聘用手续、考核评价等方面资料,实现精细管理和精准服务,基层治理力量不断充实,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选优配强招聘社区工作者72人。三是汇聚双报到人员力量。建立健全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社区双报到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联动新机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建立结对关系,最大限度挖掘发挥双报到潜能和优势,实现人、财、物、地、事、组织一网整合,构建社区党组织、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同心共治的良好格局。今年以来,1832名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服务1.2万余人次。

三、锚定三个优化,推动基层服务暖起来。一是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结合15分钟服务圈建设要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突出服务党员群众功能,强化功能分区,从外围标识、设施配置、日常运作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工作机构、有工作经费、有活动载体、有规范流程、有服务体系、有管理制度八有建设标准,确保9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二是优化红色物业工程建设。印发《县红色物业工程实施方案》,在2个小区试点实施红色物业工程,积极探索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在职党员、业主代表、社区志愿者等1+3+X联动机制,实施社区党组织和物业党组织交叉任职,实现小区党建与物业服务管理有机融合,为社区居民提供治安防控、卫生保洁、生活秩序等管理服务。三是优化社区志愿服务管理。坚持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契机,积极招募党员干部、网格员、社工、青年学生和居民等志愿者,通过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晒单五单模式,围绕日常关爱、应急救助、能力提升、服务保障等,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着力打造社区管理志愿服务项目,打响罗姐来帮忙等服务品牌,为群众提供更多暖心服务。截至目前,开展志愿服务170余次,覆盖群众5300余人次。

四、抓实三个重点,推动四安家园建设实起来。一是抓实就业服务。深入推进易地搬迁安置点四安家园建设,积极编织党建+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就业服务网,对具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不断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着力在自主创业、就业培训、劳务输出等方面下功夫,积极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全县搬迁劳动力户均实现一户一就业目标,圆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安居梦。二是抓实公共服务。对安置点逐户进行调研分析,梳理掌握搬迁群众就学、就医、养老服务等生活需求,与教育、医疗、民政等部门对接,做好教育资源保障、学位供给、医疗服务等工作,不断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配套完善生活购物、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等基础设施,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今年来,开展义诊活动6次,惠及群众870余人。三是抓实文化服务。紧密联系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利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举办包饺子、包粽子、吃刨汤、看村晚迎新春等系列群众性文艺文化活动。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评选,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今年来,在安置点开展各类活动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