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决定,自全国“两会”结束至7月底,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今年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风政风向优向好的坚定决心。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中央八项规定是中国共产党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鲜明标志,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是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关乎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工程,必须坚持“深学、细查、实改”同向发力,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一、以“深学”为本,筑牢忠诚之魂,确保学有质量。学习是认知的起点、行动的基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蕴含的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只有学深悟透其核心要义,才能从思想根源上增强政治自觉,将“要我遵守”转化为“我要践行”。一是要学透本质内涵,强化理论武装。中央八项规定的本质是“为民、务实、清廉”,靶心是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逐字研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深刻领会“作风建设无小事”的政治深意。建立“三级联学”机制(领导班子领学、支部集中研学、党员个人自学),每季度开展“作风建设大家谈”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在交流碰撞中感悟治党智慧、增强政治认同。二是要创新学习载体,提升教育实效。用好“四学联动”模式,坚持原原本本逐条学,编制《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手册》,开展“每日一学、每周一测”活动,组织闭卷考试强化记忆;坚持循迹溯源体悟学,依托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作风建设实境课堂”,在革命旧址开展“三个对照”活动(对照先辈查信仰、对照初心找差距、对照纪律强敬畏);坚持典型案例警示学,建立“四风”问题案例库,绘制“违纪成本清单”,组织干部旁听职务犯罪庭审,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坚持集中培训专题学,在党校主体班次中增设“作风建设”必修单元,开发《从八项规定看党的自我革命》等精品课程,邀请纪检监察干部开展案例解剖式教学。三是要推动知行合一,压实领导责任。领导干部要带头制定“学用转化清单”,聚焦精简会议文件、规范调研接待等10项高频事项,明确具体行动指标。建立“学用成效评估机制”,将学习成果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对“学用脱节”现象开展专项督查。开展“作风建设示范创建”活动,选树“学思践悟标兵,通过事迹宣讲、经验交流等形式,形成“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示范效应。
二、以“细查”为重,筑牢党性之基,确保查有力度。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当前“四风”问题隐形变异、花样翻新,必须发扬斗争精神,以“显微镜”查病灶、以“探照灯”找隐患,让违纪行为无处遁形。一是要靶向精准施策,紧盯重点领域。围绕“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领域,制定《重点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指南》,建立“三张清单”(权力清单、风险清单、防控清单)。针对“四风”新变种,二是要严查“隔空送礼”,联合邮政管理部门建立“特殊快递报备制度”,运用大数据筛查异常物流信息;整治“违规吃喝”,推行公务接待“扫码溯源”管理,在内部食堂安装高清摄像头,建立“一顿饭、三核查”机制(核查人员、事由、标准);纠治“数字形式主义”,开展政务APP清理行动,撤销重复填报系统32个,建立“指尖留痕”负面清单15条。三是要织密监督网络,形成震慑效应。强化“一把手”监督,实施“三重一大”事项全程纪实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活页夹”,动态更新个人事项报告、信访举报、审计问题等12类信息;深化“下沉监督”,组建作风建设暗访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检查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对超标问题实行“黄橙红”三级预警;拓展“群众监督”。四是要创新技术赋能,提升监督质效。建设“智慧监督平台”,整合公车GPS轨迹、公务消费发票、税务发票底账等数据,设置“超标接待”“异地消费”等预警模型。建立“四风”问题线索“双移交”机制(向纪委监委移交问题、向责任单位移交整改建议),形成“发现—交办—整改—反馈”闭环。
三、以“实改”为要,筑牢为民之情,确保改有成效。整改成效是检验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风政风之变。一是立行立改解决突出问题。建立“三色管理”机制,红色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实行“领导包案+专班推进”,如针对“文山会海反弹”,明确文件不超过8页、会议时长控制在90分钟内;黄色问题(反复发生),开展“清零行动”,如对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建立“三步追溯法”(查资金来源、审批流程、发放依据);蓝色问题(苗头倾向),运用“第一种形态”开展提醒谈话。二是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针对“吃公函”问题,出台《公务接待“十个严禁”》,推行“一函三单”制度(接待公函、审批单、菜单、结算单);针对“躺平式干部”,制定《不作为慢作为问责办法》,建立“效能指数”考评体系;针对“新官不理旧账”,开展历史遗留问题攻坚行动,建立“责任追溯”和“限时办结”双机制。三是践行宗旨彰显为民担当。开展“作风建设惠民行动”,政务服务提质,推行“局长走流程”活动,领导干部以办事群众身份体验流程,推动“减材料26项、缩时限58%”;民生难题攻坚,建立“民情直通车”机制,针对群众反映的“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实施“十大民生实事”,新增学位1.2万个、改造老旧小区45个;基层减负增效,制定《社区工作准入清单》,取消重复报表63项,推行“多考合一”,基层迎检负担减少40%。
四、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学习教育稳步有序推进。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书记工程”,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干部要带头签署《作风建设承诺书》,对分管领域出现“四风”问题实行“一案双查”。二是要坚持系统思维,注重协同发力。建立“纪检监察+职能部门+群众监督”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作风建设联席会议,对突出问题开展“点穴式”整治。将作风建设与主题教育、巡视巡察、绩效考核深度融合,形成“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整改纠偏—深化治理”的良性循环。三是要保持严的基调,深化常态长效。以“永远吹冲锋号”的姿态,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建立作风建设“红黑榜”,每季度通报正反典型案例。完善“作风建设指数”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单位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推动作风建设从“治标”向“治本”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