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为推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新篇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筑牢政治根基、强化使命担当。一是以政治建设引领作风转变。深刻把握党中央破除形式主义顽疾的战略意图,将落实基层减负任务作为检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建立第一议题学习机制,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重要论述专题学习研讨42场,推动组工干部在思想淬炼中铸牢政治忠诚。二是以人民立场校准工作方向。开展百名部长进千村调研活动,建立基层减负需求清单136项,将基层反映强烈的重复报表、多头考核等8类问题纳入重点整治台账。推行基层联系点制度,部务会成员每人定点联系3个乡镇(街道),推动破解村级公章使用过多过滥等具体问题57个。三是以新风正气重塑政治生态。制定《作风建设十坚持十严禁正负面清单》,将整治形式主义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创建清风组工品牌,举办作风建设专题党课26场,开展破形式、创实绩岗位建功活动,推动干部队伍作风实现革命性重塑。
(二)细化改革举措、构建长效机制。一是深化干部管理三化改革工程。推行考察考核五联审机制,整合党建、纪检等7部门数据资源,考核材料压减65%。实施任职资格清单式审核,建立干部信息共享数据库,任前审核要件精简至5项。创新云考察模式,通过线上民主测评节省基层准备时间30%以上。二是深化公务员服务智慧+升级行动。打造公务通一体化数字平台,实现工资审批等15项业务零跑腿办理。建立公务员信息动态更新系统,数据自动抓取率达83%。开发跨部门联审模块,调任转任审核时间缩短60%,每年减少基层重复填报信息2.3万条。三是深化人才管理放管服综合改革。构建人才政策三审三清机制,废止重复政策文件27份。建立人才项目三色管理制度,对重复申报、交叉支持项目亮红牌整顿。推行人才码服务系统,整合23个部门87项服务事项,实现人才政策一键兑现。四是深化基层党建提质减负专项行动。制定党建报表三审准入制度,非必要报表一律不进基层。创建党建智联平台,整合16个业务系统数据,基层信息重复报送减少80%。建立党建活动报备审查机制,全年叫停形式化活动23项,节约基层经费460万元。
(三)聚焦关键症结、深化系统治理。一是健全政绩观培育体系。开发新时代政绩观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政绩偏差修复实训模块。建立干部实绩三维评估模型,将基层减负成效列为政绩考核重要指标。推行重大项目政绩风险评估机制,叫停形象工程5个,整改政绩观偏差问题37项。二是构建担当作为激励机制。实施攻坚克难专项考核,设立基层减负成效奖,表彰先进典型89个。建立为基层松绑反向测评制度,将增加基层负担行为纳入干部负面清单。开展减负增效创新案例评选,推广优秀做法32项,形成示范引领效应。三是完善基层赋能保障机制。建立权责适配动态调整制度,下放街道(乡镇)管理权限23项。构建多维支援体系,选派机关干部驻点帮扶1200人次,组建专家服务团下沉指导87次。实施基层干部暖心工程,落实津补贴差别化政策,乡镇干部待遇平均提高26%。
(四)强化示范带动、健全保障体系。一是构建三级责任链条。建立部务会统筹协调、处室专项推进、市县联动落实工作机制。将减负成效纳入党建述职评议核心指标,开展专项督查12轮,约谈落实不力单位负责人9人次。建立红黄蓝预警机制,实时监测基层负担变化,及时叫停加码行为。二是打造数字治理样板。建成组织工作大数据中心,整合干部、人才等6大数据库,数据共享率达91%。开发智能报表系统,实现数据自动抓取生成,减少基层手工报表73%。推广移动办公平台,非涉密文件流转效率提升60%,会议视频系统覆盖率达100%。三是健全跟踪问效机制。建立减负效果双评价制度,开展基层满意度测评36次。设立减负观察员队伍,选聘基层代表216名参与监督。实行问题整改挂牌销号管理,完成整改事项89项,建立长效机制27项。将减负工作纳入巡视巡察重点内容,推动形成常态长效。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突出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开展基层减负提质年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过度留痕、文山会海等问题,建立部领导班子牵头的问题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组织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开展下沉式调研,通过第三方暗访、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挖掘隐性负担。年内开展2轮专项整治回头看,建立组织工作负面清单,切实将两个维护转化为减负实效。
(二)聚焦关键环节,重塑工作机制。实施精文简会攻坚行动,推行无会日、合并开套会制度,全年会议总量压减30%,文件篇幅控制在3000字以内。重构督查考核体系,整合35%同类考核事项,推行四不两直督查机制。开发组织工作一张表智能填报系统,数据共享率提升至85%。建立调研活动备案制,避免扎堆调研和重复索要材料。深化社区万能章治理,编制基层组织权责清单,清理不合理证明事项15项。试点推行首办责任制,让基层诉求最多跑一次。
(三)强化制度保障,构建长效机制。将减负成效纳入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权重不低于15%。建立基层干部减负体验官制度,选聘100名基层代表担任监督员。开发减负在线数字监督平台,开通减负直通车热线,构建受理-交办-反馈-评价闭环机制。每季度发布形式主义问题红黑榜,对整改不力的单位约谈主要负责人。出台关心关爱基层干部20条措施,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年内选树50个减负增效典型案例,推动形成实干担当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