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精心塑造“**睦邻·情满**”基层社会治理品牌,持续畅通群众诉求表达路径,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致力将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于萌芽状态消除。1-5月份,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余起,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更为牢固。
一、搭建“一个平台”,让群众诉求有地可诉
整合各类资源,促进综治中心、调解中心、市民服务中心“三心合一”,在各街道(乡镇)建设20处标准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让群众遇到问题能有地方‘讨个说法’”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红旗街道构建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一园三站”(一园即和谐园,连接三站;三站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站、市民服务中心分站、红旗派出所警务服务站),全力打造“为民、利民、安民”的综合服务体系。南湖镇在镇政府大楼东侧,规划建成了集“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法律顾问团队+乡贤调解团队+心理咨询室”为一体的500平方米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今年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85件。
二、组建“一支队伍”,使矛盾纠纷有人能调
构建市、区、社区三级调解团队,挑选社区工作者、“法律明白人”、退休干部等作为“金牌调解员”,凝聚“三级力量”,保证矛盾纠纷在基层得以及时解决,打响“和风细雨·枝叶关情”矛盾调解品牌。我市涌现出35名“金牌调解员”、18个“品牌调解室”,他们扎根基层,熟悉社情民意,被誉为“群众的知心人”,在基层矛盾纠纷调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湖街道信访办主任李华联合社区志愿者、网格员等力量创立“小李帮办工作室”,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38次,解决民生问题25个,发现并妥善处置矛盾纠纷23起,群众满意度高达98%。
三、完善“一套机制”,令矛盾调处有章可循
对矛盾纠纷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档案、规范程序,构建起包含纠纷排查、分级调解、跟踪回访等环节的一整套矛盾化解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理、早化解。泰山街道围绕“预防、处置、巩固”三个维度,坚持源头治理、分类处置的原则,对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照排查梳理、责任划分、纠纷调解、结果反馈、情况上报、评估考核“六步工作法”进行实施,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运河街道组建“矛盾纠纷调解联盟”,推行“社区干部带头、联盟成员参与”的联合调解模式,组织协调工会、团委、妇联、退役军人服务站、市场监管所、司法所、人社所、民政办等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开展调解工作。
四、提供“一站式服务”,促矛盾化解只跑一次
整合矛盾调解、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等资源,政法委、信访局、人社局、住建局等多部门入驻,优化组织架构、运行方式和人员配置,形成“一站式受理、全过程服务、一次性解决”的工作模式,真正达到“只进一扇门,事情全办好”的效果。市委政法委设立“综治服务中心”,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妇联等多部门协同办公,实现民事纠纷调解、行政争议解决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置等“一站式办理”和无缝对接。建设街道投入200余万元建设集矛盾纠纷调解、报警受理和政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全面对接综治、司法、人社、市场监管、信访、劳动监察等部门,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
五、构建“一张网格”,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全市范围内对网格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将各类网格统一划分为基础网格,建立四级网格组织架构(第一级即总网格长,由街道(乡镇)分管领导担任;第二级即网格片长,由社区工作者担任;第三级即网格长,由小区(村)负责人担任;第四级即网格员)和“1+1+N”网格工作团队(第一个“1”即1名网格长;第二个“1”即1名网格员;“N”即多名“金牌调解员”),推动“大事全网协同、小事一格处置”,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增进干群感情,实现“心心相连”。
通过以上举措,我市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努力为群众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