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关于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金刷子公文 时间:2025-05-10 字数:2834字

去年以来,我县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逐步探索形成“精准化分类、精细化管理、精确化考评”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实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考核评价有尺度、组织生活有标准、作用发挥有指引,激励引导流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开展摸底排查,做到党员分类精准化。通过县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集中培训解读学习、主题党日覆盖学习等方式,认真学习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市委组织部登记接收方案要求,构建县级主导、部门协同、党(工)委牵头、支部主抓、党员主体责任落实体系,摸清流动党员底数。一是组织摸排,建好一本账。准确把握界定标准,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网格工作力量,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核查、部门数据比对等方式,共排查流动党员548人(其中流出542人)。按照“一村一表、一乡一册、一县一库”要求逐级建立流动党员工作台账,做到个人信息、流出(入)时间、流动去向(来源)、联系方式、居住地址、单位职业、参加组织生活和交纳党费情况“八个清楚”。二是科学研判,分好四大类。科学分析研判流动党员的职业类型、特长优势、服务需求等特征,将其划分为外出务工、经商创业、毕业待业、伴随常住四个类型,为做好分类积分管理奠定基础。三是结对联系,牵好“一根线”。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结对联系方式,全县各基层党支部323名在家党员与548名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定期向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重要情况,督促其向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并坚持每月电话联系一次、返乡入户走访一次、家中有事帮扶一次、重大节日问候一次,做到“线下”不在“线上”牵、“风筝”远飞不断线。

(二)建立先锋清单,做到管理内容精细化。着眼解决以往流动党员管理“一锅烩”“一刀切”的粗放管理方式,借鉴清单制、积分制科学管理理念,围绕理论学习、组织生活、责任义务、作用发挥、负面影响等5个方面,制定26项先锋事项清单,让流动党员管有遵循、行有指引。一是关心常有,当好外出务工流动党员的“娘家人”。全县近七成流动党员外出从事加工制造及家政、保安、外卖快递、商贸物流等服务行业,多为因养家外出打工,工作不是太稳定、流动性比较强,主要从组织生活、履职尽责、生活帮扶上对他们予以“关心式”管理,每月提醒其按时参加组织生活,转告家乡发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农业收种等困难,并重点从带动老乡就业、在岗位发挥作用、向家乡提供致富信息等方面明确24项先锋清单。全县累计开展线上送学1800余次,收集致富信息160余条,开展帮扶68次。二是关注常态,当好经商创业流动党员的“牵线人”。全县外出从事个体经营和创办企业的党员占1.6%,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主要从情怀激发、政策扶持、人才回引等方面对他们予以“关注式”管理,并从带动家乡农特产品销售、回引项目资金、回归返乡创业等方面明确26项先锋清单,最大程度链接起社会资源,更好地服务家乡建设。三是关爱常伴,当好毕业待业流动党员的“知心人”。这部分流动党员大体占比4%,普遍受教育程度高、思想活跃,但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相对缺乏,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治理、助推就业等方面对他们予以“关爱式”管理,并从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参与流入地志愿服务、节假日返乡参与支部活动等方面明确20项先锋清单,常态化推送创业扶持政策和就业招聘信息,使其尽快从社会建设的“旁观者”成为亲力亲为的“参与者”。四是关怀常在,当好伴随常住流动党员的“贴心人”。全县外出伴随家人子女居住的党员占比近2%,这部分流动党员以年老、退休人员为主,主要从帮学习、帮解难、帮发展等方面对他们予以“关怀式”管理,并从组织生活、支持家乡、建言献策等方面明确21项权责清单,让其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全县各乡镇党委协调乡镇卫生院利用返乡契机为40余名65岁以上的伴随常住型流动党员集中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南唐乡为7名伴随常住老年流动党员邮寄学习机,以组织关怀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断学,时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抓实积分管理,做到考核评价精确化。在精准分类、明确事项清单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基础赋分+奖励加分+惩戒减分”三位一体流动党员考评办法,让流动党员考评有人抓、积分有流程、奖罚有章程。一是凝聚共管合力,明确“谁来积分”。流动党员积分由流出地党组织具体实施,明确由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承担双向联络与积分管理职责,综合流出流入地党组织、结对联系人、党员个人三方意见,严格按照《县流动党员分类积分管理标准》,如实记入积分管理手册,动态记录流动党员日常表现。二是优化工作流程,明确“怎么积分”。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中,通过结对联系人作事项积分申报说明、民主评议党员、基层党组织对照积分标准审定的“报、议、审”三步工作流程,据实核定党员积分。三是强化结果导向,明确“如何用分”。与评先推优挂钩:对积分排名靠前的流动党员在各级党组织表彰时优先推荐,在年度民主评议党员时优先确定为“优秀”等次,并优先作为“两代表一委员”的推荐人选。与纳入后备力量挂钩:探索建立流动党员“三培养”机制,对政治素质较好、有致富带富能力的23名农村流动党员,及时纳入村党组织后备力量重点培养。与典型宣传挂钩:利用今日、先锋、党群阵地宣传栏等及时宣传流动党员服务老乡、建设他乡、服务家乡的先进典型事迹,营造崇尚先进、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与组织处置挂钩:对于积分不足60分或未按规定要求完成基础赋分的,建立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等预警机制,确实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严格依规进行组织处置。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破解“流动不流失”难题。实施流动党员“云建档”行动,依托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公安、人社等部门数据,完成流动党员信息精准核查。推行线上线下“双报到”制度,开发“党员归队”微信小程序,嵌入组织关系转接、活动签到等功能,实现组织关系线上转接“当日办结”。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1+1”结对管理机制,明确共管责任清单,每月互通党员表现情况,确保流动党员党支部管理不断档。

(二)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确保“离乡不离党”。打造“云端课堂+实践课堂”双平台,开设“新思想·随身听”音频党课专栏,定制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专题课程。实施“雁阵孵化”计划,选派党建指导员联系帮扶流动党员。建立“先锋指数”考评体系,将参与组织生活、志愿服务等表现量化赋分,通过“红黄绿”三色预警动态管理,确保流动党员年度参学率提升至90%以上。

(三)搭建作用发挥平台,激活“流动新动能”。开展“金点子助乡”行动,组织流动党员为家乡招引项目。设立“党员乡贤调解室”“红色代跑团”等服务平台,推动流动党员认领社区治理岗位。建立“双向培养”机制,将优秀流动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发放“政治生日贺卡”“红色家书”等关怀礼包,同步实施困难流动党员“暖心工程”,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医疗救助等问题,增强组织归属感。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