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国企党委上半年抓基层党建工作总结

发布:金刷子公文 时间:2025-05-27 字数:3443字

 

今年以来,公司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车间的发展优势,构建了“政治引领强方向、组织赋能强动力、实践创新强效能、文化铸魂强根基”的融合体系,当党支部的“红色熔炉”与车间的“生产齿轮”精准咬合,实现了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实施政治引领筑基工程 ,构建国企党建“三位一体”保障体系。一是锚定政治引领定盘星,把牢高质量发展前行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思想铸魂+实践赋能双轮驱动,确保企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公司党委紧扣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围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速园区载体建设、提升运营服务能级等核心任务,创新开展解剖式调研实践。通过组建党员骨干调研专班,综合运用现场踏勘、专题研讨、招投联动分析、运营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形成调研-决策-落实-反馈闭环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这种沉浸式调研模式,既锤炼了党员队伍的攻坚能力,更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二是织密制度保障防护网,拧紧管党治党总开关。立足国企治理特点,构建制度筑基、权责明晰、执行有力的治理体系。严格落实支委会前置研究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建立涵盖50项核心事项的清单化管理体系,实现党建入章程全覆盖、制度衔接全贯通。通过绘制决策流程图、制定权责清单表、完善监督评价链,形成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的制度闭环。特别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中,创新实施双审核双把关机制,既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又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经营实际,实现政治引领与法人治理的有机统一。三是夯实组织建设奠基石,筑牢基层党建强根基。以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为导向,系统推进基层党建三基建设。在组织建设层面,严格落实四同步四对接要求,动态优化党组织设置,规范开展换届选举,确保党的组织全覆盖、工作全覆盖;在队伍建设层面,实施书记领航工程和党员先锋行动,通过书记挂帅攻坚+骨干带头冲锋模式,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先锋示范岗,构建起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的党员队伍;在制度执行层面,建立涵盖组织生活、教育管理、考核评价等12项核心制度体系,创新运用三会一课纪实管理、主题党日清单化等载体,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

(二)开展融合发展赋能行动 ,打造“党建+产业”生态创新矩阵。一是实施“党建+”赋能工程,构建产业生态的红色引擎。党委立足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理念,系统打造十大党建+融合模式,形成覆盖产业全链条的红色动能矩阵。在活动共建层面,以智慧化转型、园区治理、区域经济为突破口,创新实施党建+智慧化赋能园区数字化转型,党建+园区维稳构建和谐营商环境,“党建+经济”激活区域发展活力。在产业融合层面,以党建链串联产业链,通过“党建+产业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党建+园区运营”提升服务能级,“党建+产教融合”培育创新生态,“党建+科创平台”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形成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良性循环。二是落实四特工作法,打造基层党建的创新样板。为夯实融合发展根基,党委创新推行特色学习、特色活动、特色阵地、特色人才四位一体工作法。在理论武装方面,构建头雁领航、先锋领学、双向互动、知行合一的立体化学习体系,通过《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规范四学模式,打造知新读书会党员学习会等常态化教育载体。在组织生活方面,持续开展守初心微讲堂红色寻根之旅等十大主题党日活动,将政治学习、实践锻炼、服务群众有机融合,使党日活动成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在阵地建设方面,按照七有标准打造线上+线下党建矩阵,线上开发智慧云脑OA党建空间等数字化平台,线下建设集教育、服务、展示于一体的党建文化长廊,与入驻企业共建AI+党建体验空间。在人才培育方面,实施先锋头雁人才工程,构建理论培训+实践锻炼+导师帮带的全链条培养机制,打造又红又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突出机制创新,激活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建立月调度、季评估、年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党委形成目标引领、过程管控、结果运用的闭环管理体系。在考核评价中,创新设置党业融合指数,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服务效能等核心指标纳入党建考核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从软指标变为硬约束。这种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成果的评价导向,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力。

(三)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实践,探索国企参与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一是创新“四级联动”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党委立足园区载体特性,创新构建“外部治理主体—集团党委—基层支部—园区网格”四级治理责任体系,实现党建引领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在机制建设层面,建立“党建+治理”双嵌机制,与属地公安机关共建“警企联动”四大协作体系,打造“平安园区”治理样板;在平台搭建层面,围绕“稳就业、促民生”主线,系统搭建就业帮扶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指导等系统性服务,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在阵地联建层面,整合园区公共空间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青少年文体活动基地”等综合性服务平台,形成集思想引领、文化传播、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治理枢纽。二是优化“四化并进”路径,织密民生服务保障网络。为提升治理效能,党委系统推进“四化工程”: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推动治理机制标准化,建立“党委统筹、支部包片、党员联户”三级响应机制;通过打造“就业服务+特殊群体帮扶+便民惠民”三维平台体系实现服务平台专业化,常态化开展就业指导、残疾人关爱、新就业群体服务等专项行动;通过“标准化建设、特色化打造、融合化发展”思路强化文化阵地功能化,建设“红色文化长廊”“企业文明实践站”等阵地集群;通过实施“家风传承计划”促进精神文明创建常态化,开展“好家风进社区”“邻里文化节”等主题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

(四)启动协同发展创新计划,构建党建共建红色朋友圈生态圈。一是创新12345共建体系,构筑协同发展红色枢纽。党委立足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理念,系统构建12345党建共建体系:打造1个核心枢纽,以党委为支点搭建共建平台;建强2个支撑平台,线上开发共建资源对接系统,线下建设党建联建基地;完善3项运行机制,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单管理机制;拓展4类合作领域,在党建研究、产业对接、人才交流、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施5大共建行动,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用、人才联育、发展联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共建格局。依托这一体系,已与20余家单位开展30余次共建活动,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党建生态圈。二是创新跨区域共建实践,打造对口合作红色样板。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创新实施“1+1+N”对口合作模式:建立1个联动机制,与对口地区国企党委建立定期会商、协同推进机制;搭建1个合作平台,联合打造红色文旅+产业招商融合发展平台;拓展N个合作领域,在红色资源开发、产业项目对接、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通过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产业协同发展计划,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实现文化软实力向发展硬支撑的转变,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对口合作经验。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化政治建设。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落实第一议题学习长效机制,全年开展中心组学习不少于12次,领导班子带头讲党课覆盖全体支部。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展专题研讨,建立学习-调研-决策-落实闭环机制。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党委前置研究清单,推行重大决策政治效果评估,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穿透式落地。

(二)深化队伍建设。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制定党员干部八小时外行为规范,每季度组织警示教育。实施青马工程培养计划,选拔50名青年骨干进行双向挂职锻炼。建立职工诉求直通车机制,党委班子成员每月下沉一线蹲点调研,年度为职工办结10件实事。完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聚焦招标采购等关键领域开展专项巡察,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三)深化党业荣。构建“党建+业务”双螺旋模式,在重大项目设立党员突击队,全年创建30个党员示范岗。实施数字党建工程,开发智慧党建APP实现组织生活线上留痕、党员积分自动统计。创新联建共建机制,与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组建党建联盟,每季度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建立党建工作KPI与经营业绩考核联动机制,权重不低于30%,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