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基层减负增效的调研报告

发布:金刷子公文 时间:2024-05-30 字数:5098字

 目前,*省共有*个建制村。从此次调研情况看,全省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开展工作事项共有*项,主要协助政法、公安、民政、司法、人社、卫生健康等部门,涉及综治建设、社会治安、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工作内容。同时,各部门在要求村级组织协助开展有关工作时,多数情况下,未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相应工作经费等保障。村级组织经常性填报的工作台账共*项,有关部门延伸设立到村级的领导小组等工作有*余个,其中加挂牌子的有*个,出具证明事项的主要有*项。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通过改进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规范村“两委”成员绩效考核、完善基层治理基础数据等措施,推动村级组织减负增效,提升村级组织为民服务能力。

推动基层减负增效,规范基层组织运行。梳理制定依法履行职责、依法协助事项、考核评比达标、工作台账、印章使用范围及开具证明等*个目录清单,督促各地建立城乡社区工作准入制度,规范城乡社区承担协助政府法律法规政策依据、职责范围和综合保障,清理面向城乡社区延伸设立的工作机构、规范检查评比和考核达标活动,推动城乡社区减负增效,为进一步推动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参考。如:*出台《*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通过制定基层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健全村级组织自治体系。

改进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优化治理服务环境。省政府出台关于取消一批基层开具涉及群众办事创业证明的政策文件,部署开展“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集中取消*项需由基层开具的涉及群众办事创业的证明事项,推动村级组织“减证便民”,优化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环境。省民政厅联合省公安厅等*部门出台关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的程序,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机制,增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服务效率和凝聚力、号召力。如:*市深入推进“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全市村级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在*项以内;*建立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探索推行规范村级事务清单制管理,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环境。

规范村级组织绩效考核,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联合出台全省村(社区)“两委”成员考核办法,规范村“两委”考核的频次、内容和权重、方法和程序、考核结果和等次评定以及考核结果的运用等内容,考核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县级职能部门不直接对村“两委”成员进行单项考核,切实减轻了村级组织考核负担。如:*以村“两委”考核为导向,督促村民委员会成员转变工作作风,突出为民服务实效,对群众反映的重要问题建立民情台账,并开展调查核实和分析研判,逐一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提高村干部报酬,强化村级组织综合保障。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民政厅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村(社区)“两委”成员年度报酬体系、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的政策文件,全面建立由基本报酬、地区补贴、任职年限补贴、学历补贴、“一肩挑”补贴*部分构成的村“两委”成员年度报酬体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年度报酬标准达到上年度当地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其他村干部按照主要负责人标准的*%执行,调动了村干部推动基层治理、服务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村级组织年运转经费达到每个村每年*万~*万元,有效保障了村级组织运转和各项为民服务的开展。如:*市建立了村干部报酬与考核等次挂钩机制,以村“两委”成员总数的*%确定“优秀”等次,按照每人不低于*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一、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是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的前提条件。做好村级组织减负增效有关工作,是深入贯彻关于村级组织建设和基层减负相关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全省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村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体系中处于领导地位,在推动村级组织减负工作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规范村级组织运行、推进基层减负增效全过程和各方面。

坚持人民至上是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的核心要义。村级组织是组织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有利于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村级组织松绑减负、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有利于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服务群众、推进发展、推动治理上来。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提升村级为民服务水平作为减负增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工作的衡量标准。

加强制度建设是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的有效保障。村级组织减负增效不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其提供保障。只有实现实践探索与制度设计有效衔接,才能构建村级组织负担有效减轻、村级组织高效运行的良好局面。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制定出台有关措施,健全完善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制度体系,建立村级组织工作事项清单制管理和常态化监管机制,完善村级组织减负增效体制机制。

强化部门协同是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的工作基础。从全省推进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的实践来看,村级组织负担较重、台账多、报表多、出具证明多的根本原因,是部分单位随意将有关事项交由村级组织承担。因此,在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工作中需要压实各部门责任,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和工作协调,汇聚共同推动工作的合力。村级组织减负增效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各类基层组织的协调联动和广泛参与,工作中要压实乡镇主体责任,广泛宣传动员,调动基层各类组织和村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村级组织减负增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村级组织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末端,部分职能部门习惯于将各种行政性事务、职能、责任转嫁和延伸到村级组织,导致村级组织承担了很多超出自身职责和能力范围的工作任务。通过大量实地走访调研,村级组织运行目前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村级组织职责边界尚未厘清。根据有关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村级组织主要承担宣传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加强村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村级组织建设;实行村民自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村民群众等职责。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村级组织协助基层政府办理有关事项,但目前,部分职能部门把村级组织视作“派出机构”,把对村级组织的“指导”变成了“领导”,把村级组织对政府工作的“协助”变成了“承办”。村级组织存在放事不放权、给事不给钱、凡事要考核的现象。

村级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都在推动基层减负有关工作,但从调研中发现,部分村级组织仍存在对口部门多、工作任务重等诸多现象,上级各有关部门以“工作进社区、进农村”为由,将大量工作向村级组织延伸,但“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没有执行到位,工作经费和工作条件也没有落实到位。在市民和县某村调研时,据村党支部书记介绍,村干部每个人都要对接七八个县级部门的工作,还要承担村内各种公共事务,处理农民纠纷,常常疲于应付。“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被绑住了手脚,难以把更多精力用在服务群众、推进治理上来。让村干部倾注精力到当地村民最迫切、最紧要的具体问题中去,才能让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顺畅、通达,才能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村级组织机制牌子还不规范。部分职能部门习惯于将在村级组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在村级组织办公场所挂牌作为考核某项工作落实的依据,导致村级组织工作机制多、牌子多。通过现场调研了解到,全省村级组织成立的工作机制普遍在*项以上,悬挂的牌子有*余项。同时,部分地区村级组织悬挂标牌存在未统一规范的问题。在*某村调研时发现,一间活动室门口悬挂*至*块牌子且挂牌不规范,给村级组织服务群众带来不便的同时,影响了村级综合服务设施美观。

村级组织数据采集重复填报。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多数要求上报报表、制作台账,同时检查考核的形式也是听汇报、查台账。从调研统计情况来看,全省村级组织需要填报的表格多达*余项,主要有政府行政工作、党务工作、临时交办的工作等。为了便于检查,各职能部门都会要求村级组织有专门表格,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工作的负担。多数部门建立信息系统会延伸到村级组织,设立专线专网,一个村级组织内的信息平台达十几个,内容涵盖司法、社保、民政等。有些平台申报后,还需要纸质申报,有些平台申报的内容属专业化、行政化工作,村级组织没有权限审核和共享,信息数据重复建设、重复录入、重复采集,造成人员和资源浪费。

基层治理的社会参与力度不足。当前,村级组织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而村级工作人员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和工作方法还有待提高。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全省公益类、慈善类、互助类和服务类社会组织发育欠缺,农村地区社会组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的需要。从提供服务的能力情况看,全省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够丰富,专业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服务需求。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过程中,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组织整体服务能力弱,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