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党委书记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发布:金刷子公文 时间:2025-05-05 字数:3628字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总结前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形势任务,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公司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刚才,相关部门汇报了工作进展,几个单位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

人居环境整治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是关系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我们必须从三个方面深化认识:

第一,这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我们必须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

第二,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的财富。实践证明,哪里人居环境好,哪里就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我们必须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一体推进,以环境美促进生态美、产业美、人文美,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第三,这是回应群众期盼的民生实事。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已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我们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就是要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在优美环境中享受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

回顾前期工作,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建立“支部推动、党员带动、群众行动”机制,完成改厕XX户,整治黑臭水体XX处,清理垃圾XX吨,打造美丽庭院XX个,公司环境面貌显著改善。但也要清醒看到,工作中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整治标准不高、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

二、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坚决打赢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靶向攻坚。当前要重点抓好“五大行动”:

一是实施“垃圾革命”攻坚行动。 垃圾治理是人居环境整治的“牛鼻子”。要完善“户分类、村收集、公司转运、县处理”体系,配齐配强保洁队伍,确保垃圾日产日清。要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回头看”,坚决杜绝反弹。要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今年要在XX个自然村试点“积分兑换”制度,引导群众养成分类习惯。

二是实施“厕所革命”提质行动。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要严格把好改厕质量关,建立“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全流程管控机制,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群众满意一个。要同步推进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探索与农业种植合作社合作,实现资源化利用。对已改厕所要开展“回头看”,解决好“不能用、不好用、不愿用”问题。

三是实施“污水革命”治理行动。 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居住集中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对分散户推广“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模式。要开展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建立“河长+警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实现“发现-整治-销号”闭环管理。要严控工业废水、养殖污水排放,从源头守护水环境安全。

四是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 要以“五清一改”为重点,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拆除残垣断壁,整治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乱象。要开展“见缝插绿”行动,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块建设“四小园”XX处,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生态景观。要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避免“千村一面”。

五是实施“习惯革命”培育行动。 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是主角。要开展“小手拉大手”“美丽庭院评选”等活动,将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建立“红黑榜”制度,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组建环保志愿者队伍,让群众成为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受益者、监督者。

三、健全机制、强化保障,确保整治工作常态长效

人居环境整治不能“一阵风”,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常治长效。重点要完善“四项机制”:

第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坚持“三级书记”一起抓,公司党委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我担任组长,班子成员包片负责。各村(社区)要落实主体责任,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要建立“周调度、月评比、季考核”机制,将整治成效与绩效挂钩,对连续排名靠后的进行约谈问责。

第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相结合,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引导企业、乡贤通过捐资捐物、项目认领等方式参与整治。今年公司计划投入XX万元,重点支持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项目建设,确保“有钱办事”。

第三,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推广“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将全公司划分为XX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实现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要探索市场化管护机制,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公司,负责绿化养护、设施维护等工作。要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五有”管护体系。

第四,完善群众参与机制。 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办”,通过“四议两公开”让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要开展“环境卫生示范户”“最美保洁员”评选,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要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将环境卫生与福利挂钩,让群众既“要我做”更“我要做”。

四、压实责任、转变作风,凝聚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责任落实,转变工作作风,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要强化责任担当,构建全链条责任体系。 班子成员要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每人联系2-3个重点村,每周至少驻村2天,现场协调解决垃圾处理设施选址、污水管网铺设等难题。各部门要打破壁垒,建立“环保部门统筹抓总、农业部门指导粪污处理、城建部门负责项目施工”的联动机制,杜绝“各扫门前雪”。各村(社区)要签订“军令状”,将整治任务细化到网格、责任到个人,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绿色为达标区域,黄色为整改区域,红色为攻坚区域,每周在村委会公示进度。对连续两周挂红的网格,由纪委约谈网格长;对季度排名末位的村,扣除村干部绩效的20%,倒逼责任落实。

二要转变工作作风,践行一线工作法。 要坚决破除“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代替行动”的官僚习气,推行“三个一线”工作法:情况在一线掌握,建立“干部联户包片”制度,每名干部包保10户群众,定期入户宣讲政策、收集诉求;问题在一线解决,成立由老党员、乡贤组成的“百姓监理团”,对施工质量、进度全程监督;作风在一线转变,开展“作风建设大家评”活动,每月组织群众代表对干部履职情况打分,得分低于80分的公开检讨。要深化“百名干部进万家”行动,班子成员每月到村调研不少于4次,走访群众不少于20户,重点解决孤寡老人房屋修缮、留守家庭垃圾清运等“关键小事”,让干部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满民情。

三要严格督查考核,树立实干实绩导向。 公司纪委要联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飞行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每月随机抽查3个村,重点查看背街小巷、沟渠塘坝等隐蔽区域,发现问题当场录像取证、24小时内交办整改。建立“问题整改销号台账”,实行“发现-交办-整改-验收”闭环管理,整改不到位的一律不予销号。要将整治成效与干部选拔、评优评先、绩效奖励“三挂钩”,对连续两年获评先进的村,村干部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优秀;对工作不力、敷衍应付的,取消单位评优资格,主要负责人当年不得提拔重用。

四要营造浓厚氛围,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要创新宣传方式,制作“人居环境整治快板”“三句半”,利用乡村大喇叭每日循环播放;开设“美丽乡村曝光台”抖音号,每周发布正反面案例对比视频,点击量超10万的给予奖励。要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家园”活动,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环保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带动家长参与垃圾分类、庭院美化。要设立“人居环境整治红榜”,对连续3次上榜的“美丽庭院”家庭,奖励环卫电动车1辆;对破坏环境的反面典型,在村委会公示栏张贴照片、通报批评,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户户都是参与者”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人居环境整治没有“旁观席”,只有“责任田”。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以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