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处级干部主体班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发布:金刷子公文 时间:2024-06-05 字数:4432字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对我省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立足我市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第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先进生产力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并深刻阐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首先,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其次,对新质生产力概念要明确。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再次,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来实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推进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实践,实现产业变革和发展方式转变,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二、正确认识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掌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式方法

第一,要正确认识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这是因为,传统产业有其存在价值,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为时代所需,为国家和社会所需;传统产业、传统工业、传统经济里,也有新质生产力。只想着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将传统产业忽视、放弃,甚至将其扔掉的思路是错误的。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慢不得”,要马上办、抓紧干。广大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绝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干,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出现“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的现象,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

第二,要切实掌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其中,“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求各地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做“千篇一律”“一花独放”,而是要实现“万山拥簇”“百花齐放”。“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切合实际,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还需消除“喜新厌旧”思维,坚持“先立后破”的方法论。“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是不行的”,要用正确的方法论才能很好地指导新质生产力发展。“分类指导”就要求必须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选择

第一,支持科技创新及成果应用,构建体现**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的产物。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加快构建体现**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根本上是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重中之重是产业的转型,摆脱对煤炭的过多依赖。但是一定要遵循“先立后破、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统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以科技创新培育塑造新质生产力。传统优势产业要转型升级,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理念,推进钢铁、有色、焦化等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建设绿色工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积极发展低空经济,推动通航全产业链发展,加快通航示范市建设;瞄准科技前沿,挖掘优势潜力,布局发展高速飞车、绿色氢能、量子信息、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支持发展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体现**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二,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是形成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急需人才,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生态。同时,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二是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相结合,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围绕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推进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深入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历史人文、能源资源、发展空间、要素成本等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区域交流合作,强化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努力争取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项目,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支持跨境电商、吸引外资,加快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坚持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相结合,着力提升创新驱动效能,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大约剩余30%的内容被隐藏了
阅读全文 查看全文